教学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思政 >> 教学案例 >> 正文

坚定文化自信:日本汉诗中的中国文化

发布日期:2022-09-18    点击:

讲授课程:日本文学

讲授主题:日本汉诗中的中国文化

讲授目的及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创造性拓展和完善。本课程通过讲授日本汉诗中的中国文化,使学生对日本汉诗及汉诗人增进了解,同时进一步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学的深刻影响。在传授日本文学知识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授课内容:

在日本文学中,日本汉诗贯穿着整个日本文学史。早在奈良时代,就出现了日本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其中收录了大津皇子、文武天皇等64位作者的120首汉诗。平安时代又出现了三部“敕撰汉诗集”(《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经国集》),之后的镰仓室町时代、江户时代、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昭和时期一直到今天,可以说日本汉诗在日本各个时期的文学史上都有一定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学文化对日本文学文化的影响之深远。本节课以日本江户时代有名的汉诗人石川丈山为例,向学生介绍其汉诗中的中国文化及影响。教学内容如下:

1.汉诗人石川丈山简介:

石川丈山(1583年——1672年),日本江户时代前期汉诗人,名重之,字丈山,号诗仙堂等。出身于德川家康部下的谱代之家,勇武而好诗文。从少年时代起,便跟随德川家康征战四方,屡建战功。后在大阪夏之阵(江户幕府消灭丰臣家的战争)中,石川丈山因抢先进攻,而被问罪,结果失去职位,成为浪人(脱离藩国集团的武士)。因母老家贫,曾一度寄食于武将浅野门下。母亲去世后,他于1641年在京都一乘寺建起了古朴清雅的“诗仙堂”,隐居于此。“诗仙堂”供奉着36位中国诗人的画像,每位诗人都附有代表作一首。这36位诗人都是石川丈山心中的偶像。画像根据两位诗人一对挂于堂内。他们是:

唐以前的诗人:苏武、陶潜;谢灵运、鲍照

唐朝诗人:杜审言、陈子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储光羲、王昌龄;韦应物、刘长卿;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李贺、卢仝;杜牧、李商隐;寒山、灵澈

北宋诗人:林逋、邵雍;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陈师道

南宋诗人:陈与义、曾几

十多年间,他一直在这里以汉诗自娱,直至去世。他的汉诗与书法名扬天下。被世人誉为日本的“李杜”、“诗圣”。

2.石川丈山汉诗介绍

石川丈山的汉诗集《覆醤集》(三卷)中,卷头的一首《富士山》最为脍炙人口:

仙客来游云外岭,神龙栖老洞中渊。

雪如纨素烟如柄,白扇倒悬东海天。

【赏析】这首诗是石川丈山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作者途径静冈县的路上。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比喻生动形象。高耸入云的灵峰富士山,是仙人出没的圣地。它那幽邃神秘的山洞深渊中,卧着千年的神龙。石川丈山这样描写,一来渲染富士山的神灵之气,二来用仙人、神龙自喻。接着第三句起,笔锋一转,以千钧气势来描绘在海天辽阔的背景下,富士山喷烟不止的雄姿。你看那山上的积雪多像洁白的纨素。山顶上冒出的烟笔直地升上碧落九天。富士山流畅美丽的山姿,宛如一面倒悬于丽日蓝天与东海之上的巨大白扇。袅袅上升的白烟是它长长的扇柄。诗歌乍一看很普通,细想以后又觉得非常形象贴切。作者能以精妙的语言在短短的七绝诗中让人引起共鸣、道出人们的心声,可见其诗才和汉文水平之高超。整首诗写得巧妙而富有个性,是汉文化在国外蓬勃发展的有力证明。

补充内容:《寓怀》

永谢世分入幽邃,从来忘了荣辱事。

半夜灯前三十春,不醉红裙醉文字。

石川丈山壮年受挫,使他毅然抛弃戎马生涯,放弃美色与功名,隐居山林,重新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他希望沉醉在汉诗的艺术天地中。年过花甲之时,他吟出诗句:

六十年来是非外,四明山下一闲人。

长年的隐居生活使他得以远离权力的更迭和动乱,置身于事非之外,陶醉在汉诗的世界里。诗中的“四明山”在我国浙江省宁波市西南,石川丈山将其隐居之地京都洛北的群山比喻成了中国的四明山,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其影响之深。

总结】以上对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汉诗人石川丈山及其代表性汉诗作了介绍和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日本汉诗人对我国汉诗汉文化的学习和掌握之深。同时也可以看出中国文学文化对日本由古至今产生的深刻影响。因此,作为中国人,我们对祖国的传统文化应该感到自豪和热爱,同时也应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弘扬。

思考题:

1.课外查资料,了解日本汉诗的产生、发展和现状。

2.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对日本汉诗创作的影响

主要参考资料:

1.冯鹏志.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707/c49150-28532466.html

2.刘德润.日本古典文学赏析.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de524b40102whge.html

关闭